石油企业全力增加天然气供应
2021-09-01 14:08:41 点击:
2021年,在“供需两旺”市场因素的共同支撑下,我国上半年天然气市场消费高速增长,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手里有粮、心里不慌”,随着北方采暖季的不断临近,我国主要石油企业积极行动起来,提前筹措多种天然气资源为全力保供聚足“底气”。
天然气供应有“底气”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生产天然气15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15.1%,两年平均增长7.3%,日均产量5.1亿立方米。1~7月份,我国生产天然气12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7%,比2019年同期增长21.2%,两年平均增长10.1%。
天然气进口快速增长。7月份,进口天然气934万吨,同比增长27.0%。1~7月份,进口天然气6896万吨,同比增长24.0%。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快报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各类天然气资源总量合计1851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73亿立方米。其中国产资源1038亿立方米,增幅9.5%,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进口资源813亿立方米,增幅达29.6%。中俄东线中段去年底投产后市场已覆盖到环渤海区域,借助冀宁线、青宁线等进一步辐射到长三角市场,日进口量在去年基础上将大幅增长。“全国一张网”建设加快推进也给供暖季天然气平稳供应增加了“底气”。根据国家能源局8月21日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我国“全国一张网”建设加快推进,互联互通能力明显提升,储气调峰能力进一步增强,采暖季实现平稳供气。四大进口通道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重大基础设施快速推进,中俄东线中段、青宁管道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储气调峰能力进一步增强,2020~2021年采暖季前地下储气库形成工作气量144亿立方米,同比增加40亿立方米,增幅创历史新高。主要供气企业优化淡旺季天然气进口资源配置,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协同配合,加强“联保联供联运”,增加资源串换互保互供,采暖季实现平稳供气。
未雨绸缪 加强资源组织
记者从中国石油新闻中心了解到,中国石油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今年冬季天然气保供工作,特别是统筹推进各储气库(群)生产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储备调峰保障能力,自注气以来维持最大注气能力运行,在役储气库(群)已形成工作气量92.75亿立方米。中国石油25个储气库项目建设正在按计划推进,其中在役库扩容达产项目5个、新库建设项目7个。唐山LNG应急调峰保障工程建成投产,江苏LNG扩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福建、广东等LNG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潮州、揭阳支线等项目正加快建设。上半年,中国石油国内实现可销售天然气产量2159.5十亿立方英尺,比上年同期增长6.7%。截至7月31日,中国石油储气库分公司计划注气完成率为118.12%,完成年度计划的67.88%。作为国家油气生产的重要力量,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坚定不移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使命。1~6月,长庆油田生产油气当量3212.5万吨,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52.8%,产量当量同比增长4.4%,增产天然气达12.6亿立方米,实现了“硬过半”。8月24日,中国石化新闻办发布消息,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山东LNG接收站二期工程建成,并与一期工程顺利贯通,实现LNG年接转能力提升至700万吨(相当于96亿方天然气),同时储气能力提升至5.94亿立方米。目前,山东LNG接收站三期工程建设正加快推进,预计到2023年底全部完工,年接转能力将达1400万吨。这是中国石化推进储气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将大幅提升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为保障华北地区今冬明春天然气稳定供应奠定坚实基础。近日,中国海油“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的天然气跨越691千米海管通过白云气田高栏支线正式登陆。至此,中国海油南海东西部海域10余个气田正式实现互连互通,南海大气区多气源互补、安全保供的格局就此形成。作为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于6月25日成功投产,天然气年产量将达30亿立方米,使南海天然气供应能力整体提升至每年130亿立方米以上,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近一半的天然气消费量。
天然气供应有“底气”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生产天然气15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15.1%,两年平均增长7.3%,日均产量5.1亿立方米。1~7月份,我国生产天然气12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7%,比2019年同期增长21.2%,两年平均增长10.1%。
天然气进口快速增长。7月份,进口天然气934万吨,同比增长27.0%。1~7月份,进口天然气6896万吨,同比增长24.0%。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快报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各类天然气资源总量合计1851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73亿立方米。其中国产资源1038亿立方米,增幅9.5%,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进口资源813亿立方米,增幅达29.6%。中俄东线中段去年底投产后市场已覆盖到环渤海区域,借助冀宁线、青宁线等进一步辐射到长三角市场,日进口量在去年基础上将大幅增长。“全国一张网”建设加快推进也给供暖季天然气平稳供应增加了“底气”。根据国家能源局8月21日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我国“全国一张网”建设加快推进,互联互通能力明显提升,储气调峰能力进一步增强,采暖季实现平稳供气。四大进口通道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重大基础设施快速推进,中俄东线中段、青宁管道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储气调峰能力进一步增强,2020~2021年采暖季前地下储气库形成工作气量144亿立方米,同比增加40亿立方米,增幅创历史新高。主要供气企业优化淡旺季天然气进口资源配置,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协同配合,加强“联保联供联运”,增加资源串换互保互供,采暖季实现平稳供气。
未雨绸缪 加强资源组织
记者从中国石油新闻中心了解到,中国石油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今年冬季天然气保供工作,特别是统筹推进各储气库(群)生产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储备调峰保障能力,自注气以来维持最大注气能力运行,在役储气库(群)已形成工作气量92.75亿立方米。中国石油25个储气库项目建设正在按计划推进,其中在役库扩容达产项目5个、新库建设项目7个。唐山LNG应急调峰保障工程建成投产,江苏LNG扩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福建、广东等LNG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潮州、揭阳支线等项目正加快建设。上半年,中国石油国内实现可销售天然气产量2159.5十亿立方英尺,比上年同期增长6.7%。截至7月31日,中国石油储气库分公司计划注气完成率为118.12%,完成年度计划的67.88%。作为国家油气生产的重要力量,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坚定不移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使命。1~6月,长庆油田生产油气当量3212.5万吨,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52.8%,产量当量同比增长4.4%,增产天然气达12.6亿立方米,实现了“硬过半”。8月24日,中国石化新闻办发布消息,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山东LNG接收站二期工程建成,并与一期工程顺利贯通,实现LNG年接转能力提升至700万吨(相当于96亿方天然气),同时储气能力提升至5.94亿立方米。目前,山东LNG接收站三期工程建设正加快推进,预计到2023年底全部完工,年接转能力将达1400万吨。这是中国石化推进储气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将大幅提升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为保障华北地区今冬明春天然气稳定供应奠定坚实基础。近日,中国海油“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的天然气跨越691千米海管通过白云气田高栏支线正式登陆。至此,中国海油南海东西部海域10余个气田正式实现互连互通,南海大气区多气源互补、安全保供的格局就此形成。作为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于6月25日成功投产,天然气年产量将达30亿立方米,使南海天然气供应能力整体提升至每年130亿立方米以上,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近一半的天然气消费量。
深化产运销储协调联动
- 上一篇:我国供水和燃气普及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021-09-02]
- 下一篇:山西省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抽采利用超1亿立方米 [20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