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燃协执行理事长:天然气上下游的相互指责有碍做大市场蛋糕
“天然气行业正处于'越过山脊和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上游和下游相互指责并且协调不好,行业可能会错失发展机会,对任何人都不利。“在陆家嘴”能源+金融“论坛的第二阶段,李亚兰,北京燃气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常务理事,现任国际燃气联盟(IGU)副总裁,呼吁天然气工业中下游和睦相处在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成立后,他们将履行职责。“上游集中于增加资源,增加中游基础设施,增加下游市场。”。
李亚兰的“相互指责”确实是中国天然气行业的一个奇怪现象:上,中,下游的市场参与者都觉得他们受到了委屈,为行业的发展和保障供给的任务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各种价格倒置的情况下。与此同时,每个环节互相指责利用行业的主导地位来赚取利润。上游被指控控制气源,利用资源的垄断优势进入下游,中游管网被指控增加代码费,而下游指的是野蛮增长的垄断费用享受过剩。利润。
这一系列矛盾的背后是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中“计划”与“市场”的交织,尚未形成完整,顺畅的天然气价格体系。
价格传导不良导致上游和下游公司之间的对立
李亚兰在会上表示,由于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不同,整个天然气产业链已经“开放和控制了一段时间”,上下游之间的价格传导极不平稳。例如,在上游天然气供应链中,国内生产的常规天然气由国家发改委定价,而国内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的价格则由市场定价;国家发改委定价,储气高峰量为市场化定价,下游销售环节也由地方发改委定价。中部地区的管理理念也存在差异:在国家层面,定价是基于“允许成本加合理收入”的原则。政策的出发点是产业发展和市场化。在下游地方政府层面,将考虑更多的民生、消费者物价指数和用户。能力等因素。
另外,下游城市燃气企业需要调整价格,并办理听证或当地政府审批备案手续。上游供气价格调整不需要通过这些程序,使得下游终端价格难以与上游闸门价格沟通。同时,同样的步骤,同样的范围“来调整。上游涨价后,下游听证需要不到半年,准备时间不到一年。”在这样的价格机制下,发展中必然会遇到上下游打架的问题。上下游矛盾日趋严重,是整个天然气价格管理体系不一致的问题。
作为城市燃气行业的代表,李亚兰将不可避免地为下游“尖叫”。 “中国的上游天然气资源处于高度集中和高垄断状态。三桶石油仍然进入下游市场,市场份额如此之大。原因是'产业链中的利益分配不合理,上游利润低,下游利润高。并且通过对直接供应的需求和下游城市燃气公司争夺电厂,工业等大用户。她认为,上游公司利用垄断资源进入下游市场,引起市场恐慌。上游企业剥夺了优质用户,不能进行住宅燃气价格和工业和商业燃气价格的交叉补贴。只有供应低成本,高成本的民生燃气才能使下游城市燃气企业难以生存。 “上游企业应该开发国内资源,参与全球资源竞争。下游城市有下游燃气企业3000多家。门槛低,小而分散。城市企业正在与每个家庭打交道,应该交给地方政府和中小企业。企业和私营企业都这样做。“
同时,李亚兰驳斥了“上游企业可以进入下游天然气田,以弥补上游进口天然气与下游收入的损失”的说法:从收入,利润率和城市利润水平的角度来看燃气行业不高。从政策角度来看,下游允许收入是有效资产的7%。任何地方政府都不允许其范围内的公用事业公司获得超额利润。如果有超额利润,政府将降价。
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下游企业面临多重挑战
包括城市燃料行业在内,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对将要建立的国家管网公司有不同的要求。今年3月,中央综合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强调推进油气管网运行机制改革,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层次开放,建立国有资本持有和投资实体。多元化的油气管网公司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渠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油气市场体系,全面竞争在下游销售市场,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确保油气安全稳定供应。李亚兰认为,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存在一些需要引起业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下游城市燃烧企业必须提前做好应对潜在挑战的准备。
第一,平稳过渡的问题。国家管道网络公司成立后,增加了一个市场实体。以城市燃料为例,城市燃料公司过去签订的燃气供应合同将分为两类:销售和管理,上游企业和国家管网公司。省网络公司单独实施。由于在过渡期间需要在各方之间磨合,合同可能在实施中遇到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它需要由一个强大的部门组织和统一。对于该过程中的困难,该行业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第二,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的高峰和保障责任是如何划分的。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上调和维护供应的责任由上游供气企业,国家管网公司,省网公司和下游企业承担。如果协调不好,则容易“有气源,没有能力”或“有能力,无气源”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责任,加强相互协调。对于下游,上游和中游的协调将带来更多的峰值和风险保护。
三是国家骨干网建设进度。 2014年至2018年,国内天然气主管网建设进度明显放缓。除2017年的事故外,其他年份新管道的里程不超过3000公里,2000年仅增加2000公里的管道。完成“十三五”规划已成为不可能,与国际差距的网络差距已成为制约中国天然气发展的瓶颈。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要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集中精力加快建设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利用各种社会资金。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建设。成本。
第四,如何增加上游资源增量。李亚兰提出,建立国家管网公司的另一个目的是让三大石油公司集中精力增加上游资源,更好地推进勘探权和采矿权转让制度,振兴上游优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块。投资主体引入上游,资源供应增加受竞争扩大,上游资源增加。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供给侧改革。
第五,下游公司在合同谈判和上游供应商选择方面面临许多挑战。下游企业规模小,分散,与上游谈判天然气供应合同时,话语权不平等。在目前有限的中游基础设施中,无论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在天然气消费高峰期,下游采购的天然气是否有相应的管道运输保障,存在不确定因素。
- 上一篇:中美贸易战加剧天然气市场的竞争 [2019-08-07]
- 下一篇:天津终端接收来自俄罗斯亚马尔项目首批LNG货物 [201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