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回响2023⑤——深化合作 增强国际市场影响力
编者按: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又是一年伊始,新的征程已然开启。回首过去,我们以史为鉴;展望未来,我们逐梦前行。
回顾2023年,看全球,世界风云变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这一年,中国石油持续深化国际能源合作,充分发挥优势,主动融入开放型世界经济,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海外经营之路。截至2023年,中国石油连续12年在“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榜单中雄居首位,国际化能源公司特征凸显。
无愧时代呼唤,不负人民重托,中国石油拓展海外业务30年,不懈探索、砥砺前行。未来,中国石油将继续勇闯海外市场,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海外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奋力谱写新时代国际能源合作新篇章。
夯实稳产基础
稳定海外油气资源池
2023年,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多点开花,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基础不断夯实。海外油气开发全力推动落实“一项目一策”方案,狠抓生产运行组织优化,一批重点产能建设工程相继投产,油气生产始终保持线上运行,为持续巩固集团公司“三个1亿吨”格局发挥重要作用。
为全力以赴保障冬季天然气供应和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中亚天然气供应链所涉各单位进一步强化冬供部署,完善风险应对机制,高质量组织生产。各单位全力保障安全、可靠、高效输气,全体员工以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为使命,提升供应保障和应急“冲峰”能力。目前,中亚地区各气源均超计划量平稳供气。
“大保供体系”为冬供攒足“底气”
讲述人:孙波 阿姆河天然气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部副经理
阿姆河天然气公司是中亚天然气管道的主力气源。2023年入冬后,我们公司150多口气井和2座天然气处理厂开足马力保障供气。通过部门协同、甲乙方协同、上下游协同、双气源协同保供的“大保供体系”运作,全力保障“无一时短供、无一日断供”。
要说每年生产系统最紧张的时刻,就是在冬季保供期间。我与其他4名当地员工轮值,24小时不间断地通过SCADA系统屏幕,关注两个处理厂和一个外输站的情况,确保压力平稳,避免压力超高连锁关井。我们每年都要连续两个月保持这样的状态,不敢有丝毫松懈。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夜。为了冬季保供,像我一样的各部门员工坚守岗位,让冬供“底气”越来越足。
双气源协同是阿姆河天然气公司的“双保险”,也是中土天然气合作的特色。我们和集团公司驻土库曼斯坦各单位尽最大努力保证自产气、康采恩购销气“双气源”平稳供应,精细组织生产,在保证完成全年产量和产能建设任务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全年检修。
为了积极应对极端天气,我们做好相关应急预案。在采气管理区,开展换热器泄漏等多项应急演练;在中亚天然气管道各段,员工全面完成站场、线路和设备的冬防保温、维护、维修、功能测试等工作,落实冬季保供所需备件、物资、材料的储备和检查情况;相关各单位发挥冬季保供协调组功能,建立资源变化共享机制,为冬季保供期间发挥西北能源通道的核心功能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王馨悦 李春辉 采访)
传递中国理念
深度融入世界能源治理新格局
2023年,参与国际标准制订、打造三大品牌交流平台……长期以来,中国石油持续加强优势特色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深度参与全球能源科技治理,将中国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同时,中国石油积极举办、参与国际交流活动,为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均衡普惠、开放共享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作出贡献。
2023年11月20日,IEEE标准协会正式发布了IEEE国际标准——《能源市场仿真框架》。该标准是IEEE标准协会能源数字化工作组主导编制并发布的第一项标准,也是能源产品仿真技术的“通用规则”和“通用语言”,具有国际影响力。
讲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通用语言”
讲述人:张曦 规划总院天然气规划研究所副所长
近年来,数字经济大潮席卷全球,数字化转型成为商业界的明星词汇。为了大力推动天然气研究与数智技术发展,我和天然气规划研究所的同事们一起积极联络、大力筹措,于2021年在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数字金融和经济标准化委员会成功申立了能源数字化工作组。该工作组是IEEE成立以来的首个能源领域智能化工作组织,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是该工作组的主席单位。作为行业技术专家,我们参与了数字孪生、知识图谱等领域标准的制订与编写,积极为能源行业发声,工作成果得到协会及业界的高度认可。
立足于我主持的集团公司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研项目——“天然气客户特性与市场仿真关键技术研究”,我们申报了《能源市场仿真框架》等系列国际标准。标准制订是一项精细工作,对沟通协调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过程中要跟各参编单位、专业领域标准委员会、新标准委员会、标准审核委员会、标准编辑进行细致密切的沟通。最便捷和高效的沟通方式就是视频会议。在标准讨论期间,需要集合各方意见。参与标准讨论的专家来自不同国家,跨越不同时区,夜间加班开会是“家常便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第一项标准制订过程相对顺利。此次发布的标准是IEEE标准协会能源数字化工作组主导编制并发布的第一项标准。目前,《天然气市场知识图谱》和《综合能源服务站系统框架》标准已立项成功,我们也正在努力组织编写。(付千也 采访)
做优技术服务
让“中国服务”享誉全球
2023年,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提供技术服务的过程中,获得国际同行的广泛赞誉。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与外籍员工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确保项目高质量运作。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共有1206支服务队伍,分布在48个国家,在海外形成了多个年均合同额超亿美元的规模市场。工程建设队伍分布在77个国家,获评“全球十大油气工程承包商”。
2023年,吐哈油田气举技术中心在哈萨克斯坦保障连续气举业务,拓展间歇气举业务,累计增油4.07万吨。吐哈气举首次进入伊拉克哈法亚市场,在肯基亚克油田开展两口井的油井地面油气混输降回压增产技术研究与试验,取得良好效果,与中国石化中亚哈国油田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市场创效能力显著增强。
打通自主出口“最后一公里”
讲述人:李志诚 吐哈气举中亚项目部安全总监
在海外油田增储上产节奏加快的背景下,大批量的气举工具如何快速进入哈萨克斯坦让那若尔油田,成为吐哈油田气举人解决现场问题的关键点。紧张的施工工期及第三方代出口的成本费用,让我们开展海外市场服务的压力骤增。吐哈气举人决定自己作为外贸合同主体出口哈国物资,改变成本费用高、第三方错综复杂的工具出口局面。
说干就干。我们成立了临时外贸小组,吐哈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机械所所长吴剑带队,提前与兄弟单位沟通协调,对工具出口方案进行了多次优化完善,全力落实出口合同签订、产品供货、质量检测、运输至哈国目的地等关键环节。技术人员加班加点进行出口工具的检测、调试、包装、外贸资料准备等工作。所有人员均按照操作规程高质量、高标准严格操作。
虽然我们打通了自主出口“最后一公里”,但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这些工具以铁路运输的方式首次走出国门,我们在哈萨克斯坦要做好卸车、入库和盘点工作。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较少,我们连续加班两三天,没日没夜地卸车清点,终于把工具全部盘点入库。
2023年,吐哈气举共有4批工具和材料被运送到哈萨克斯坦。每一次,我们都圆满完成了出入库管理、工具分类、入井前检验、现场使用的任务,因为我们深知自主进行出口贸易对于吐哈气举开拓市场的重要意义。(张斌 肖瑞 采访)
擦亮金字招牌
提升“中国制造”海外影响力
2023年,中国石油坚决打好能源装备业务全球市场进攻战,高质量巩固拓展能源装备“基本盘”,在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的签约额创近4年来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2023年,宝石机械公司着力“练好内功、眼睛向外”,顺“市”而为,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打好国际高端市场“升级战”,取得了良好业绩。国际市场订货额达到近3年的最好成绩,占全年订货额的35%以上,实现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0%以上。宝石机械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中东市场上的首选供应商。国际市场订货方面实现了“三个首次”,即首次将泥浆泵产品打入埃及市场,首次实现泥浆泵配件产品进入尼日尔市场,首次向罗马尼亚出口6套泵组,海外市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高效服务赢得国际市场好口碑
讲述人:吉正金 宝石机械项目部商务经理
“嘀嘀!”伴随着响亮的鸣笛声,宝石机械出口阿联酋的两台钻机在当地顺利完成起升。宝石机械服务团队和外方人员围坐在一起,共同见证“中国速度”。
2023年11月8日晚上10时,“恒泰红”号货轮顺利到达阿布扎比。不巧的是,原定港口由于拥堵,暂时没有泊位,反复协调后只能更换港口。为了提高效率,我们紧急召集了50台沙漠运输车来执行任务。此次运输任务艰巨,单程400公里,途中还要经过30多公里的沙漠地区。团队保证“停人不停车”,饿了就啃几口面包充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仅仅用了4天时间,就完成了两套钻机的转运任务。
数以万计的钻机零部件组装起来绝非易事。如何降低人员调度和设备配合带来的时间成本,成为我们工作中的最大挑战。组装前,我们认真研究组装调试步骤,细化人员、设备及各个单元系统的组装计划,确保事不过夜。沙漠腹地,昼夜温差极大,大家克服困难坚守岗位。负责电控调试的郭阳带领大家明确分工、有序配合,原本需要3天完成的工作任务,他们只用1天就全都干完了。“出差在外,克服困难是必须的,心里一定要想着用户。”郭阳坚定地说。
从钻机到达港口到顺利起升,宝石机械服务团队仅用时45天。与时间赛跑,我们竭尽全力,昼夜奋战,为中国石油装备在国际市场赢得良好口碑。下一步,团队将继续努力奋斗,让不可能变成可能。(王安军 采访)
- 上一篇:超3680万吨!渤海油田油气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2024-01-15]
- 下一篇:2023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十大标志性成果发布 [2024-01-11]